[导读]按照他的遗愿,遗体葬在了洛桑的公墓里,而他的心脏却安葬在了希腊奥林匹亚山下,他的心永远在牵挂着奥运会

奥运之父
严格来说,皮埃尔·德·顾拜旦的专业不是体育,由于他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并决心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其发展奋斗终身。
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可他执着地发展体育事业的意志从不动摇。他坚忍不拔,顽强苦奋。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因经费困难几乎流产,他亲赴雅典,拜会首相和王储,日夜奔波想尽办法,终于顺利举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遇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气馁。他从1883年20岁时就开始了复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他1937年9月2日逝世,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他不顾家庭的不快和困难,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他四处奔走联络各方,广交朋友争取支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的功绩是不朽的。
顾拜旦原则性强,他坚持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在全世界各不同城市举办,而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希腊的,雅典应是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由于顾拜旦的坚持原则才使奥运会有今天的辉煌。顾拜旦对和平,友谊,进步宗旨的原则,对反对歧视,坚持平等的原则,对奥运与文化的教育的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对逆向代表制等原则的坚持不渝,如今已成效显著地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
他的心永远在牵挂着奥运会
巴黎是浪漫时尚之都,也是艺术之都、文化教育之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也出生在这里,这更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无比绚烂的色彩与光环。
寻找和重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壮大的过程,就一定要探访国际奥委会的旧址,也就是伟大的顾拜旦先生的故居所在地,那里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回味和追忆。
伤心 国际奥委会总部无奈迁址洛桑
国际奥委会的旧址就坐落在第13区的顾拜旦大街上。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到1914年9月,一切有关奥运的讯息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而顾拜旦也把家安在了这里。
达尼埃尔·皮耶里是顾拜旦故居及国际奥委会旧址博物馆的管理员,4月6日,指着博物馆墙上的一幅幅照片,他对记者讲述了将近一个世纪前的故事。
1900年的奥运会是在巴黎举行的,但这次奥运会只是世博会的附属品,巴黎并没有给奥运会修建足够的场馆,顾拜旦甚至被排挤出组委会的领导岗位。此外,巴黎人并没有意识到举办奥运意味着什么,甚至很多当届的奥运冠军都不知道自己参加的就是奥运会,奥运会的赛期也延续了将近半年。这些在当时让顾拜旦很伤心。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9月,德国对法国发动进攻。此时,法国的政府已经迁走,顾拜旦决心一定要为国际奥委会总部在已经陷入战火中的欧洲找到一个栖身之地,证明奥林匹克运动并没有死亡。几经权衡,顾拜旦最终选择了迁址,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中立国瑞士小城洛桑。
偏心 曾反对妇女参加奥运会
历史上主张“复古”的人往往不会成功,而顾拜旦的“复古奥运”偏偏获得了认可,因为他深刻地理解了古希腊人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意义。他为现代奥运会铺设了一块块奠基之石,撰写《奥林匹克宪章》、《体育颂》,绘制奥运五环旗等等,留下30多卷著作,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不过,这样的复古也有副作用,顾拜旦脑中有一些保守、可笑的思想,反对妇女参加奥运会就是其中之一。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有6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和6名高尔夫女球手报名参加了比赛,当顾拜旦发现这个异常情况时比赛都要开始了,他也只好认可。到了1908年的第4届奥运会,又有36名女性参加了奥运会,后来还有女选手出现在了奥运会的主体项目———田径场上。这惹得顾拜旦大为火光,是他思想中带有局限性的一面。
关心 心脏安葬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下
1924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30周年,为了向顾拜旦表达敬意,国际奥委会再次选择在巴黎举行奥运会,这是众望所归,也符合即将卸任主席的顾拜旦的心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奥运已然深入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参与报道本次奥运会的新闻记者居然达到了空前的1000名。
1925年,顾拜旦在62岁时主动要求辞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6月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顾拜旦离任,同时授予他“终身名誉主席”的称号。至此,顾拜旦担任了近30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为担任此职务最长的人。
1934年,顾拜旦搬到了日内瓦,1937年9月2日,他在湖边散步时突发心脏病。按照他的遗愿,遗体葬在了洛桑的公墓里,而他的心脏却安葬在了希腊奥林匹亚山下,他的心永远在牵挂着奥运会。
个人生平
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1863年1月1日—1937年9月2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也是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的设计者。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拥有男爵称号。他从小喜欢贵族运动,如击剑、赛艇、骑马,也喜欢拳击。他父亲夏尔·德·顾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画家。
从1875年开始,一直到1881年,考古学家在希腊连续发掘出古代奥运会的文物遗址,这引起了顾拜旦的兴趣和关注。在1890年,他终于有机会访问希腊的奥林匹亚山——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他认为宏扬古代奥林匹克精神可以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
1892年12月25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斯 (Δημήτριος Βικέλας) 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任职期间对有关奥运会的举办、组织等完成详尽规划。
1896年到1925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发表了著名诗作《体育颂》,另著有《运动心理学试验》(1913)和《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等。
1925年以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身份退休。(注:1894—1925年,一直兼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1937年于日内瓦过世,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克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