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
  形象素质  ■
大使夫人张颖细谈穿着打扮
来源:全国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部  作者:  

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来,中国人民对衣着打扮逐渐讲究了,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反映出国家和人民的新风貌。我甚至感到,现在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多数人的服装已经和某些发达国家相差不太大了,真是穿什么的都有。那么,中国驻在外国的工作人员、外交官及夫人、贸易代表等,他们在国外穿什么衣服呢?外国人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又是怎么穿戴的呢?
 

        服装,反映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物质文明、民族特色,也体现每个人的素养和性格,仔细讲来这应该是一种专门学问。记得沈从文先生曾写过一本《中国历代服饰研究》,洋洋数十万言,可见中国数千年来对于服饰还是挺有讲究的。在旧社会,贵族与平民、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贫与富的穿着打扮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建国初期至五六十年代,穿衣曾经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来,中国人民对衣着打扮逐渐讲究了,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反映出国家和人民的新风貌。我甚至感到,现在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多数人的服装已经和某些发达国家相差不太大了,真是穿什么的都有。那么,中国驻在外国的工作人员、外交官及夫人、贸易代表等,他们在国外穿什么衣服呢?外国人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又是怎么穿戴的呢?

张颖与丈夫章文晋

  有两次笑话我记得非常清楚。

  1972年初,我率中国新闻代表团到欧洲访问,全团共有6人,只有我一人是女性,6个人一律穿着深颜色的毛式服装,头发都剪得短短的。我们大概是“文革”中第一批出访欧洲的较正式代表团,因此接待我们的国家都相当重视。我们到达瑞士机场时,瑞士政府新闻司司长来接我们,当然他有我们的名单,上面也注明了性别。当我们走下舷梯的时候,看见那位新闻司司长,手拿一束鲜花,按照礼仪,鲜花是送给妇女的,但我和另一位男士并排走下来,看到他一脸困惑,他在想到底哪位是女性呢?还是那位男士把我往前一推,我先向他打招呼问好,异性的声音总有点不同,这时他才喜笑颜开,赶快把鲜花送到我的手中。

  那天晚宴又出了另一次笑话。饭前,我到洗手间整理衣衫,正要进门,却被那位看门的老太太给挡住了,硬是不让我进去,手指着门口的牌子(女厕所)直摇头。她不懂英语,我没法向她解释我是女性,实在没办法,我只打开衣领让她看个清楚,证明我确实是女性,这才让我进去了。

  “文革”前后20年,中国人穿的衣服男女不分,外国记者为此做了不少文章,认为这是中国一大奇观。

  1973年,外交部派章文晋和我到我国驻加拿大

  大使馆工作,我既是政务参赞又是大使夫人。我没有忘记在瑞士的情景,想到老穿一套毛式服装不太合适。倘若作为参赞去办交涉、谈问题,那倒也没有什么,可是作为大使夫人参加晚宴,还是那套衣服,未免不相称。于是我做了几件中国传统的镶边盘扣的短上衣,虽然仍穿裤子,但和男的不一样了,而且多少添了点色彩。本来在“文革”以前,外交部女性出国做夫人或兼外交官都是穿裙子或旗袍的,那时是学苏联体制,外交人员的薪金比国内高得多,可以做许多漂亮衣服。但到“文革”开始时,造反派搞了个“九九展览会”,把出国的一些女同志,都批斗成资产阶级臭老婆,使得女同志们闻风丧胆。派驻国外人员的工资改革后,当大使的和工勤人员津贴费都相差不大,这样才使得在国外工作的女性们,服饰变成不男不女的了。我到加拿大的第二年,就开始穿西装套裙,当然那也是非常古板过时的样式了。加拿大的社交场合与美国相似,也比较讲究,可我不敢出格。反正那时候在国外的工作不要求有多大开展,但求无过就是了。

  随章文晋去美国赴任是做专职大使夫人,我还真没有当过专职夫人,但既然决定同去,也要做得好。要做好,恐怕也有点儿学问。一般说来,出国前的准备是相当全面的:要了解两国关系,要了解我们国内各方面的情况,要熟悉政策方针,这是主要的;还要了解一些驻在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对驻在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喜好和禁忌也必须知道。行前的置装(办齐四季所需的各种衣服)最伤脑筋了,我想了一条原则:不失体面又恰如其分。因为大使夫妇的言谈举止,包括穿衣打扮,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自己国家的水平和精神面貌。

  有一天,我和文晋一起去看邓颖超大姐,告诉她我们将要去美国工作。其实,她早已知道了。提起穿衣服,邓大姐问我有没有皮大衣,我说去加拿大时已经做了一件。她像是早已准备好了,让赵秘书拿出一件皮大衣来,送到我手上,并说这是俄国紫羔皮的,很名贵,还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去莫斯科时,斯大林送给总理的,回国后总理又送给她。现在她送给我,并深情地说,这是她惟一可送给我的也是最好的纪念品了。邓大姐让我改做一下,把毛皮翻在外边,这样显得华丽好看些。当时,我十分感动。接着她又对我说:“你过去长期在蒋管区工作,应该知道,入乡随俗是很重要的事,否则难以广交朋友、开展工作。现在改革开放了,不应该有不必要的顾虑。”回到家再仔细想想邓大姐的话,我思想上顿时开阔了。

  关于美国人的穿衣习惯,我听到过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美国人穿衣服很随便,大街上穿什么的都有,并不讲究;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妇女穿衣服很讲究,尤其是上层妇女,衣服穿过一次就不再穿了。文晋在80年代曾两次到美国,接触过各方面的人物,他的意见是宁愿讲究些为好。当时外交部发给大使夫妇的置装费是每人1900元人民币。我们都知道这点儿钱肯定不够,决定把自己的积蓄添上。我们穿得好也是国家的体面。

  我做的外穿衣服,除了两套毛料西服套装,其他的包括长短旗袍、衬衣、长短外套、连衣裙,全部是国产真丝面料,因为中国丝绸是世界闻名的,穿得好还能起到宣传作用。各种衣服的样式,尽可能做到有民族特色,而不追求新潮,颜色与花式以庄重、淡雅为主。旗袍被认为是中国妇女的主要民族服装,但样式可以有所变化,做工也很有讲究,如镶边、嵌边、花边,等等,盘扣也各式各样;长短外套用织锦缎来做,加上盘扣就更有特色了;长裙并非外来服式,中国唐代妇女就穿长裙,以丝绒做长裙、真丝双绉做连衣裙,效果都很好。到美国以后,很快我就了解到,美国上层人士,尤其是妇女,穿衣服是比较讲究的。在那样的国家,虽不能说是只看衣装不看人,但先看衣装再看人却一点儿也不假。上层妇女很少穿同样的衣服,早、午、晚的衣服样式也不同。在美国去逛大商店,那也分等级,高档商店里的衣服绝无同样的,也可以说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吧,中低档商店就不一样了。美国上层妇女的眼光特别尖锐,如果你穿上一件在美国买的衣服,她们一看就会知道是在哪种等级的商店买的,大概值多少钱。所以在美国的时候,我从来都穿中国带去的服装。

  记得1984年里根总统竞选连任,有一个大公司曾专门为做出席里根总统当选庆祝晚宴的礼服,搞了一次服装展示会。出于好奇,我也去看了。我们在非常舒适的茶座里喝咖啡,大概是一位服装部总经理出面接待。他介绍说,这次展示会的特点是:所有定制的服装,一定在庆祝晚宴前两三天做好,送至府上;对于每位女士,虽然大家可能选择同一个模特身上穿的相同样式,但你得到衣服,绝不会与别的女士相同;每套晚礼服的价格为7500美元,倘若需要装饰钻石,价钱另议。由此可见少数美国贵夫人生活的奢侈,但人们在平时郊游或共进午餐时,都穿得随便些。出席晚宴的衣着则视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晚宴或重要晚宴,妇女多数也是穿着长裙。爱穿那种真正新潮服装的,多是明星、歌星或年轻人,官员或使节夫人穿得还是比较庄重的。有人说,在西方国家,年岁越大的人穿得越花哨,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这样,只是妇女们穿衣服不大受年龄的限制。比如七八十岁的妇女,爱穿大红颜色的不少,或者穿得比较鲜艳,她们认为穿鲜艳明亮的服装,可以显得富有朝气。她们总不服老,也不愿听别人说她们老,这和我国很不相同。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就只愿穿蓝、黑、灰颜色的服装,其实大可不必。在美国的时候,我也没有见过“中老年服装”这种提法,他们只有大、加肥或特型的服装商店,而无年龄的区别。这种观念我倒认为是很好的,年龄与服装不该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根据自己的体型、肤色选择得和谐得体就好。

      当外交官夫人,对于丈夫的穿着也要多关心些,他们更需要体面。我国有些外交官包括个别大使,有时不修边幅,比如衬衣领不熨平,下摆没有塞进西装裤,使西装上衣都遮不住;尤其在夏天,有时穿着港衫及一件外套就去参加正式场合的活动等,这是相当没礼貌的。男士的穿着,西装外衣要合体,裤线要清楚,更应注意衬衣和领带,还有皮鞋要干净。在美国时,我每天为文晋熨衬衣,衣领和袖口必须平整,领带常换,和谐或对比度都好看。

  文晋日常生活非常简朴,衣食都很简单,只有在美国当大使期间,他比较讲究。西服的料子、颜色和做工,在国内都尽可能找最好的,衬衣有时一天换两三次。记得我们到达华盛顿不久,美国报纸及华文报纸刊登了相当大篇幅的文章,介绍章文晋大使。那时台湾派去的代表钱复抵美也不久,文章经常把两人作比较。一些报纸说钱复是台湾的“青年才俊”,但却难以与老外交家相比。他有一点优势,是美国留学生,可能更易适应美国的环境。有趣的是,在我们举行到任招待会的第二天,有报纸评论章大使的衣着,大概是说,中国首任联络处主任穿毛装,第二任穿西衣,而刚到任的章氏,不仅文质彬彬、风度潇洒,而且所穿西服很为考究,不仅合体而且做工精细,可见大陆的水平的确有所提高……虽非留美也难以相比,等等。尽管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事,但影响却不小。

  在美国有不少正式的晚宴,请柬上写明男士须穿“黑领带”即穿短的晚礼服。以往在这种时候,中国大使都穿黑色毛式服装。毛式服装作为民族服装是可以的,但这种场合每年有二三十次,老穿这一种款式,就有点儿显眼和不合群。所以在1983年秋天,文晋和我商量再三,是否可以做一身“黑领带”?我们都有些顾虑,怕太资产阶级味道了。最后决定,既然可以入乡随俗,那穿一身普通的“黑领带”也未尝不可。结果,文晋做了一身,开始穿来不习惯(主要是里面的衬衣吊带等穿着麻烦),慢慢也适应了。新闻媒介居然又有议论,说中国改革开放确实不假,大使居然穿上“黑领带”了。

  注意大事,也不忽视小节,这是在国外工作的一条法则。穿衣服虽是小事,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其实,作为个人来说,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穿衣上,我们常常为此感到烦恼不安,但如果为了工作,能给工作带来方便,我觉得那也是应该做甚至是需要做的。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