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
文化素质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礼与敬谦
来源:  作者:  

 

      中华礼仪之繁富,举世罕见,自古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礼的科条虽然繁多,但并不是一地散钱,它自有贯通一切的精神。礼的仪式散而为万殊,也可以归而为一。只要能提纲挈领,就能从容把握。从学理上将,德是礼的灵魂、情是礼的基础,而本节要谈的是,敬是礼的纲领。

 

       一、礼主敬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方能安定天下万民。古人认为,这几句话是人君的“立治之本”,“毋不敬”一语,在其中最为紧要。东汉经师郑玄解释说:“礼主于敬”,认为所有的礼是以敬为主的。唐人孔颖达进一步申述郑玄的解释:“人君行礼,无有不敬,行五礼,皆须敬也。”就是说人君行吉、凶、军、宾、嘉五礼,都必须要有恭敬之心。

 

       礼是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形式。人的情感中哪一种最为重要?是敬。对父祖、对长上、对国君、对大自然都要心存敬意。古代所有的礼,都是试图培养你内心的敬意,为此,各种礼仪都要求服饰整洁、容貌端庄、步履缓慢、言语谦恭,揖让周旋,处处有节,一些重大的礼仪,甚至要求提前很多天就沐浴,斋戒,让心绪进入状态。这些要求,都可以用一个“敬”字来统领。为了提示行礼者内心的敬意,几乎所有的礼仪中都安排了“拜”的礼节,包括揖、拜、对拜、答拜、稽首、稽颡、再拜稽首等,尽管轻重有别,但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要体现你内心的敬意。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许多前贤甚至用“敬”来概括礼的精神。比如《孝经》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气说道:“礼者,敬而已矣。”

 

       儒家要求学者在所有的生活层面展开“毋不敬”的精神,树立起严肃的人生态度,把“敬”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鄙俗、容貌不端、散漫怠惰、无所用心、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表现,都在戒绝之列。大而言之,要把敬贯彻在对事业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

 

        二、敬是礼的纲领

        宋代学者尤其看重“毋不敬”一语,真德秀说:“《曲礼》一篇为《礼记》之首,而‘毋不敬’一语为《曲礼》之首。盖敬者,礼之纲领也。”

 

       宋儒非常推崇《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一,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等十六字,认为是上古圣贤的心传。他们倡导《大学》中的“诚意、正心”,主张人的心志要主于一。为此,他们将《礼记》中的“毋不敬”与心性之学密切联系,阐发理学的深意。程颐说:“主一之谓敬。主者,念念守此而不离之意也。及其涵养既熟,此心湛然,自然无二不杂,则不待主而一矣。”认为人的心志应该集中到“敬”上来,“静时要一,动时亦要一”,“平居暇日,亦要主于一。”真德秀也说:“毋不敬者,谓身心内外不可使有一毫之不敬也。”因而,“主一”就是“主敬”。在他们的影响下,宋明学者兴起了做“主敬”功夫的热潮。宋儒将“毋不敬”与君子的修身结合起来讨论,吕大临认为:《大学》所说的“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实际上就是“敬之谓也”,说的就是敬。他认为:“修身者,正言貌以礼者也,故毋不敬者,正其心也;俨若思者,正其貌也;安定辞者,正其言也。三者正矣,则无所往而非正。”

 

       宋儒认为心无定向,不可测度,只有围绕“主敬”二字下功夫,悉心存养之,那么人心就不会散乱,就可以收“万理森然于中”之效。北溪陈氏说:“人心不可测,出入无时,莫知其向,惟敬便不散。”“恭就貌上言,敬就心上言。” 敬,是德之所聚。认为尧、舜、禹、汤、文、武的功夫,都在于敬。

 

       张载认为:“事主于敬,则无过举也。”就不会有过错,朱熹批评他的理解“气象浅迫,无含蓄”,没有深度。朱熹说:“毋不敬,是统言主宰处。俨若思,敬者之貌也。安定辞,敬者之言也。安民哉,敬者之效也。”认为以“敬”为主宰,就会有相应的貌和言,最后就能达到“安民”的目的。

 

       宋儒的这些论述,深入探究了如何端正人心、提升境界的问题,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

 

       三、把“敬”字大写在胸中

       当前,我们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似经济问题、司法问题、秩序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心的问题。上了车,不肯让座;开着车,不肯让道;当了官,玩忽职守;经了商,造假卖假。所有这些问题,都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人心。媒体上登载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菜市场的商贾,普遍短斤少两,坑蒙顾客,文章的题目是《秤不准是心不正》,作者很有洞察力。不治本而专门治标,则事倍而功半;反之,如果能从治人心做起,培养人的廉耻之心,则可以收长远之效。

 

       设想一下,如果人人懂得“敬”的道理,就一定会在道德上自律,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的进步,就会关注弱势群体,就会主动地关爱老年人,就会处处与人礼让,就会努力地把本质工作做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与此相关的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详细谈到,这里不再赘述。

 

       儒家倡导的“敬”,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有丰富的内核,但却没有边界,它可以无限扩展,充盈于人生、事业,乃至万事万物。你胸中如果有了一个大写的“敬”字,你的气象就会焕然一新。

 

礼与敬谦
          处事以诚,待人以敬--------------君子以爱敬存于心。“礼是为了表达真诚的情感”,“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诚为天之道,“礼主敬”,“敬是仁爱的表现”,“君子以仁礼存心”,“君子自谦而敬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诚敬从鞠躬做起。
 

敬:

礼主敬

礼—敬为主,

“人君行礼,无有不敬,行五礼,皆须敬也.”

吉、凶、军、宾、嘉五礼,却必须要有恭敬之心。

礼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形式。

人的情感中哪一种最为重要? 是敬

对父祖,对长上,对国君,对大自然都要心存敬意。

       古代所有的礼,都是培养人内心的敬意。为各种礼仪都要求:服饰整洁 容貌端庄,步履稳重,言语谦恭,揖让周旋,处处有节,一些重大的礼仪,甚至要求提前几天沐浴、斋戒,让心绪进入状态。这一切都是敬来统领。

      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问题,司法问题,秩序问题,归底是人心问题。

      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现象,都是表象。

      儒家倡导的 “敬”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有丰富的内核,但却没有边界,它可以无限扩展,充盈人生事业,乃至万事万物。你的胸中如果有了一个大写的“敬”字,你的气象会焕然一新。

        敬———行礼摆手要恭敬

  《礼记》开头第一句就是“毋不敬”。对长辈、对同事不要有不敬之心。生活中要注意表达敬意的礼节。

  足容重———在重要场合走路不能轻浮,要步履稳重、缓慢,不要在人群中乱窜。

  手容恭———行礼时手的摆放位置要恭敬。

  目容端———与人交谈眼睛要注视对方,那是对对方的尊重。

  口容止———在礼仪场合不要吃东西。

  声容静———说话时声音尽量小。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