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兴起。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说,现在许多中国农村孩子已不再奢望到城里升学,就连正在念大学的也感到茫然。一名大学生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另一名大学生则说:“我以前是村里小孩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却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的弟弟。”
中国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基础正是知识,读书怎么可能没用?农村又怎么会出现“新读书无用论”?文革期间的“读书无用论”意味着书本知识贬值,是“知识无用”,而“新读书无用论”指书本知识太昂贵,以至农民无法支付。
供一名大学生,4年最保守估计也需七八万元人民币(原文如此)。就算对有条件的农村家庭,也是最大宗和最具决定性的投资。更何况,即便倾注所有力量供孩子上了大学,这样的教育投资又换来什么呢?中国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毕业生纷纷放下“身价”,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方式,且对要求一降再降。
据调查1200家企业的数据显示:34%大学生求职时薪水只要求1000元人民币。0.8%的大学生甚至为了抢一份稍好点的职业,不惜选择“零工资”。相比之下,一些初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不仅能更直接地解决生存问题,还能相对“较快地富裕起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若运气不济,很可能比不上念书不多但较早就到城里打工的初中生。
这些不相信读书有用而出来闯天下的农村年轻人被称为“新民工”。这些人受教育程度偏低,虽然有部分人可凭自身才华偶得前程,但大多数仍在市场底层挣扎求生存。
中国农村的贫困,收入贫困只是表征,其中还包括人力贫困与知识贫困。让农民承受过重负担去供孩子到城里念“难以致用”的高等教育,倒不如直接击中目标,到农村去发展与其环境配合的高等教育,把精英留在农村学以致用,或许那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城乡人民知识落差过大,会直接影响整体社会的长期稳定,也影响整个中国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