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建设节约型机关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控制和降低资源消耗,而且对引导和推进全社会节约资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各级党政机关都能够切实增强资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制定并落实资源节约的定额和标准,那么,定会形成崇尚俭朴、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
大家知道,在工程设计当中,“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可能导致古塔的倾覆,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同样会毁坏宏伟的计划。政府的决策,不管多么高瞻远瞩、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同样难以成功。建设节约型社会如果不在细节上下功夫、挖潜力,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去年夏季,我国开始出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缺电局面。为应对电荒,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一改以往确保党政军机关用电不受影响排在前面的做法,首次把确保民用电排在了前面。当时的舆论评价说“这一细小变化体现了国务院以人为本的亲民思想,同时也将增强政府机关的节能意识。”但是一年后,情况又怎么样呢 前几天,有新华社消息说,一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调查数字显示 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某些政府公务员一天的耗电量为普通百姓的19倍。这则消息可谓触目惊心。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理应率先垂范,做节能的表率,而不能成为耗能大户。
这一情况提醒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仅靠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是很难扭转局面的。北京市政府为限制各级党政机关空调温高,不提倡公务员穿西装、打领带,这项很具有操作性的举措,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抓住了着装与温高、温高与耗能之间的关系,从细节处着眼,从细节中找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的机会和潜力。
诚然,关注细节不能仅限于政策制定之中,更应体现于政策的执行之中。可以想见,如果政府仅仅满足于从细节着眼的节电设想,放松了从细节着眼的实际行动,放松了从细节出发的从严督察,效果必将会难如人意。要知道,伟大的成就必然源于细节的长期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