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礼
握手礼是流行于许多国家的一种见面、离别、祝贺或致谢的礼节。此礼源于原始社会,人们扔掉棍棒武器而相握结好的动作。
现代的握手礼,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握致意。关系亲密的人,可各伸出双手久握力握;关系一般者,可各伸出一手轻握即止。男女相握时,男子宜轻握女子手指部位。晚辈与尊长相握,晚辈宜稍躬身迎握。握手礼的顺序,应是主人、尊长、女子先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男子再予以迎握。多人握手时,且忌交叉相握。男子相握时,要先脱帽,并示以微笑,忌戴手套相握,更忌边握边注视第三者。军人戴军帽时,必须先行军礼,然后再行握手礼。与男子握手,女子可不摘手套。
握手礼还可表示向对方进行鼓励、赞扬、致歉等。正确的握手方法是:时间宜短,要热情有力,要目视对方。女子同外国人握手时,手指与肩部要自然放松,以备男宾可能要行吻手礼。
陪车礼
在亚洲许多国家,人们把轿车的后排座视为礼宾的上座。迎接贵宾时,主人总是陪同客人坐于轿车的后座,以示敬客。相反,欧美的许多国家,人们却把轿车的前排座视为礼宾的上座。迎宾时,若让客人坐在后排座,会被视为“失礼”。
鸣炮礼
许多国家在举行大典或迎送国宾时,往往要行隆重的鸣炮礼。按照惯例,鸣炮21响为最高规格,多用于国家大典或迎送外国元首的仪式;19响为二级规格,多用于迎送外国政府首脑的仪式;17响是三级规格,多用于迎送外国政府首脑副职的仪式。有些国家的鸣炮礼不划分级别。
拥抱礼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有此礼。
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环抚于对方的右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后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亲吻礼
亲吻,是源于古代的一种常见礼节。人们常用此礼来表达爱情、友情、尊敬或爱护。据说它产生于婴儿与母亲间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说它产生于史前人类互舔脸部来吃盐的习俗。据文字记载,在公元前,罗马与印度已流行有公开的亲吻礼。有人认为,古罗马人爱嚼香料,行亲吻礼足以传口中芳香。也有人说,古人用亲吻时努唇的形状来表示爱情的心形。还有人考证,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当代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上流社会,此礼日盛。
行此礼时,往往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相结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吻脸,男女之间可贴面,晚辈对尊长可吻额,男子对尊贵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亲吻酋长的脚或酋长走过的地方为荣。在古罗马与古波斯等国,同阶级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阶级的人只能吻面。
西方现代的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美国人尤其爱行此礼,法国人不仅在男女间,而且在男子间也多行此礼。法国男子亲吻时,常常行两次,即左右脸颊各吻一次。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在当代,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面或贴面的连动性礼节,以示敬意。
点头礼
在亚洲许多国家,当熟人相见时,彼此往往一面微微点头,以象征鞠躬,一面举举右手,以示敬意。许多欧洲人也常行点头礼,但它仅行于不熟悉的人们之间,恰与亚洲相反。
礼 拜
各国穆斯林都把礼拜当做生活中的大事。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每日礼拜要进行五次。
第一次为“晨礼”,时为日出之前;
第二次为“响礼”,时为午饭之后;
第三次为“晡礼”,时为下午五点;
第四次为“昏礼”,时为日落之后;
第五次为“宵礼”,时为晚寝之前。
每星期五,穆斯林还要到清真寺举行“聚礼”。每到礼拜之时,穆斯林的一切活动都要停止,并朝着麦加城方向顶礼膜拜,虔诚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