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
文化素质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中华传统礼仪”系列--礼与敬
来源:华语广播网  作者:  

 

    1、毋不敬          
    在中国古代,作揖鞠躬是常见的行礼方式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孝经》中还说:礼,敬而已矣。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

  但这种对人的需要让人们感受到,应该通过具体的礼仪来表达。为了提示行礼者内心的敬意,几乎所有的礼仪中都安排了的礼节,包括作揖、稽首、拜、对拜、鞠躬等等,尽管轻重有别,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体现内心的敬意。

  儒家把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粗鄙、容貌不断、散漫怠惰、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体现。大而言之,要把敬贯彻在事业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

  2、雅言
    见面互相问候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

    《礼记》中写道:礼者,自卑而敬人。儒家提倡人际交往时,把对方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加以尊敬,而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

  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语言通常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最重要的工具。中国人强调,礼以敬为主。为了表达敬人而自谦的理念,中国古人创造了一套丰富的语言系统,这就是敬语和谦语。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古代最常见的敬称就是在他人近亲的称谓之前添加表示美好的字,例如字。是美好的意思,如称对方的家人为令尊大人令堂大人等。

  谦称一般用于自己一方。提及对方的时候,语气要恭敬文雅,讲到自己一方,则要谦卑低调。常见的谦称就是在称谓之前加一个字,如家父、家母等等。

  3、尊老

  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但在中国儒家看来,这种孝敬仁爱并不只是狭隘的对亲人的关爱,而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把天下人的父母长辈当作自己的长辈那样去孝敬,由此达到对全社会的博爱。

  公元1722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庆贺太平盛世,曾邀集了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2417人,在阳春园举行隆重而盛大的千叟宴,以此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此后,清朝皇室每隔五十年就要举办一次千叟宴,其中以乾隆皇帝时期的两次千叟宴最负盛名。

  乾隆五十年,国泰民安,天下富足。乾隆皇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堪称空前。不仅有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顶级的皇家贡品酒水一应俱全。被邀请的老人更是多达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

  据说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141岁的长寿的老人。乾隆知道之后,还和大臣纪晓岚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意思是,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年,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在乾隆60年的时候,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退位于嘉庆皇帝,再次举行了千叟宴,当时与宴老者达3056人。在这盛大的御宴上,老人们喝酒做诗,大快朵颐,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后人更是写诗称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如果说人与生俱来的性情是礼仪的基础,人内在的德性是礼仪的灵魂,那么内心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就是礼仪能够贯彻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个纲领。中华传统礼仪是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精神内核。即使到今天,或许具体的仪礼方式有所变化,但中华礼仪的真谛,对他人心怀敬意,对社会心怀仁爱,不断树立我们自身内心的德性,这些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