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广西父子“接力”创新 传承侗族非遗建筑“神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社柳州1月29日电 题:广西父子“接力”创新 传承侗族非遗建筑“神技”

  作者 林馨

  “无木不侗乡,侗寨必楼桥。”走进与贵州、湖南相接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无论高山还是河谷,围绕着鼓楼,吊脚楼层层叠叠,加上造型精美的风雨桥,刻画出传统侗族村寨的样子。

  千百年来,侗族人凭借着祖辈流传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不用一颗钉”便能做到铆接缜密,建造出精巧的楼、桥,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因此,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恒金和几位儿子共同“接力”传承着这项建筑“神技”,他还自掏腰包200多万元人民币,打造一间占地400平方米的侗族木构建筑民间博物馆。

  走进位于程阳八寨风景区的侗族木构建筑民间博物馆,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建造场景模型。寒假期间,不少大学生前来该博物馆参观、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68岁的杨恒金,从小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打交道。几十年来,他那双宽厚结实的大手,打造了100余座具有侗家特色的木结构经典建筑。

  要成为侗族木匠必须要掌握一项“绝技”——墨师文。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没有现代的设计方法,没有完整的图纸,完全靠“掌墨师”凭借着这18个侗族建筑符号,在沾墨竹签上写下一个个符号,区分每一根木材的用处,及所处的位置。

  杨恒金是得了真传的“掌墨师”,他凭借这些神秘的符号,在搭建木质结构的建筑时,可以一次成功,毫厘不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受到现代建筑思想和建造方式的巨大冲击。杨恒金也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因此他常年收徒,传承技艺。“几个儿子也做这一行,一代传一代,就是为了传承侗族技艺,让它不失传。”杨恒金说。

  在所有徒弟中,杨恒金的二儿子杨云东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杨云东从13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木作手工艺,如今他也是有着30年建筑经验的“老师傅”。

  杨云东还在谋划如何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2009年,他在互联网开通博客,专门介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成为拥有26万访问量的博主。随着短视频兴起,2020年杨云东也开通自己的抖音账号,最高一条短视频获得近80万的点赞量。

  除了“线上”传播,杨云东还带着这一“神技”走进校园。“目前,在大中小学累计给学生授课超2万人次,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帮打造非遗学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给学生、民众讲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非常受欢迎。”杨云东说。

  目前,已有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学生到侗族木构建筑民间博物馆考察、写论文。由于在传承发扬侗族建筑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杨恒金还被授予“中华文化人物”称号。(完)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