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
文化素质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尖木措:草原精灵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识别二维码聆听尖木措的故事

  他的手,因常年捡拾垃圾而变形,无法伸展。

  他的心,因心系草原精灵而动情,愈发坚定。

  冬日清晨,青海湖边零下20度的气温。住在青海湖畔的尖木措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日常”——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这一“日常”他已坚持了26年。

1月6日,尖木措在青海湖边捡拾垃圾。潘彬彬 摄

  尖木措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一位牧民。1996年,他便开始无偿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并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畔的草原精灵普氏原羚。2008年,尖木措被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聘为协管员;2020年,尖木措成为青海湖首批牧民巡护队的一员。

  海晏县甘子河乡位于青海湖北岸,因甘子河而得名,境内草场丰美富饶,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

栖息在海晏县甘子河乡境内的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坚守,只为见到梦中的草原

  26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尖木措的生态保护之路虽然艰辛,但对他来说却意义非凡。这一切,源于他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的一段话。

  “我听奶奶说,很早以前青海湖边野生动物很多,牧草茂盛,草能长到马肚子那么高,成群的普氏原羚和牧民家的羊群混在一起悠闲地吃草。”经历了草场退化阶段的尖木措,从未见过的奶奶口中的草原,这“草原”便成了他向往的梦中草原。

1月6日,尖木措通过望远镜观测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1996年,22岁的尖木措暗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见到梦中的草原,他的生态保护之路就此展开。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青海湖旅游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草原上垃圾也越来越多,对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栖息在这里的普氏原羚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一切,让尖木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开始,我只知道垃圾会污染草原和湖水,普氏原羚吃了救不过来,我捡拾垃圾主要是不想普氏原羚受到伤害。”尖木措告诉记者,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捡拾垃圾对青海湖的生态有什么样的帮助。

1月6日,尖木措(右二)在青海湖边捡拾垃圾。潘彬彬 摄

  直到2013年,尖木措请教了一位在青海湖做调研的专家,才知道普氏原羚的粪便凝固后能固定沙土,能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肥料。“原来没有垃圾,对动物种群恢复,草势生长都有好处。”尖木措说。

1月6日,尖木措通过望远镜观测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专家的话更加坚定了尖木措保护青海湖周边草场生态环境的决心,也成了尖木措的动力。为了能见到梦中的草原,尖木措坚守在他的生态保护之路上。

两只黑颈鹤在海晏县甘子河乡青海湖边的湿地上觅食。潘彬彬 摄

  付出,把最美的草原留给后代

  “家事事小,生态事大。”这是记者采访尖木措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虽然只上过两年小学,但经过这些年的生态保护工作,尖木措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只有自己努力付出,才能将最美的草原留给后代。

2021年3月31日,尖木措在青海湖边寻找合适的地方为黑颈鹤做人工巢。潘彬彬 摄

  没有垃圾车,便用自家的车运送垃圾;害怕普氏原羚饿肚子,便自费租赁草场,供普氏原羚吃草;为了照顾生病的普氏原羚幼仔,便自己去买牛奶喂养;为了能留住黑颈鹤,便自费给黑颈鹤做巢;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生态环保的行列中,便自费印制各类环保宣传册……二十多年,尖木措所有支出都是自掏腰包,至今已经累计花费20多万元。

1月6日,尖木措在自己搭建的普氏原羚饮水点,为普氏原羚添水。潘彬彬 摄

  除了金钱的投入外,尖木措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每天捡拾垃圾后,他都会去周边草场上巡查,观测普氏原羚种群的变化,发现受伤或生病的普氏原羚,便立即救治。到目前为止,他救助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动物共计300余只。

2020年11月,尖木措轻轻抚摸他救助的普氏原羚“小瘦瘦”。卡娅梅朵 摄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救治过的普氏原羚,有时还会回来看我。”尖木措告诉记者,正是普氏原羚的这一感恩之心,让他的爱人更加支持他的生态保护工作。

  “现在,我一心全扑在青海湖周边的生态保护上,家里的大小事,都是爱人在操心,这会她还在外面放牧呢。”说罢,尖木措的目光看向了远处的牧场。

1月6日,尖木措和巡护队员在青海湖边捡拾垃圾。潘彬彬 摄

  无悔,用一生去温暖和守护

  “刚开始身边很多牧民不理解我,说每天走十几公里捡垃圾,还没有钱赚,不知道图啥。”尖木措说,随着垃圾减少,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增多,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牧民们慢慢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1月6日,尖木措(左一)和巡护队员苏科、才仁加一起观测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在尖木措的带动下,达玉村的100多位牧民都加入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此外,甘子河乡也会不定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去湖边捡拾垃圾。

  20多年的坚持,与尖木措一起“守护”青海湖的人越来越多;20多年的坚持,这里的草原越发茂盛;20多年的坚持,这里普氏原羚由30只增加到了400多只;20多年的坚持,也让尖木措落下了一身伤病。

  “虽然我的手伸不直了,但这并不影响我捡垃圾。现在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都强了,青海湖边的垃圾少多了,可是到了冬天,一刮风还是会有垃圾。”说话间,尖木措熟练地从沙土中刨出一个塑料袋。

  “希望有生之年,青海湖边再也看不到一片垃圾,普氏原羚能像以前一样,成群地漫步草原,与牧民们和谐共生。”说完,尖木措那双因常年接触冰水而风湿变形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胸前的党徽伴着冬日的暖阳熠熠生辉。(新华网 潘彬彬)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