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评剧故里河北滦南老艺人夫妇靠一口“落子”润养评剧之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唐山3月27日电 (白云水孟潮)“今儿是世界戏剧日,咱老两口也应应景,唱一出儿。咱是唱‘一板三眼’呀,还是唱‘二六板’呀,是‘剁板’还是‘紧打慢唱’?”27日早饭后,河北省滦南县胡家坡村83岁的何淑芹老人准备跟老伴儿葛志安练上一段“大口落子”。

  在中国,评剧是北方地区流传较广的地方戏曲。评剧形成的早期吸取了河北梆子、京剧、山西梆子、河南豫剧等多种剧种元素,被称作“莲花落”、“大口落子”。

  河北省滦南县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里,如今,在滦南县民间,还保留着评剧最早期“大口落子”的唱腔。“大口落子”高亢、激越、泼辣、粗犷,唱腔比较长,色彩悲怆。

  葛志安拿起二胡,准备和老伴何淑芹一起在家里演唱原汁原味的“大口落子”。 杜昭 摄

  何淑芹是从14岁开始学习评剧的。“过去唱腔鼻音多,颤音也多,老腔老调,弯拐得比较硬。现在改良后的唱腔比较短,唱腔好唱。”何淑芹说。

  葛志安是当地资历最老的琴师,他和何淑芹是当地民间仅有的几位能原汁原味唱出“大口落子”的老艺人。两人原来在县剧团的日子里,葛志安编戏、写谱和教唱,何淑芹唱戏,《秦香莲》《牧羊圈》《杨八姐游春》都是他们常演的剧目。

  “那时候7天排练一次,排新戏的时候要走场、学唱、写谱,时间要长一点,大型戏半个月能排完。”葛志安说。

  退休后,两人的功夫都没有撂下。何淑芹常去河边吊嗓子,每天都要喊上一喊。葛志安也时常拉起二胡,吸引着众多群众围观叫好。在家里,老两口也经常练上几段《唐知县审诰命》《刘巧儿》《花为媒》《张羽煮海》等。

  何淑芹说,如今的评剧唱腔吸收了众多剧种的优势,更加丰富婉转,但是“大口落子”作为评剧最初期的声音,更加朴素,留存的是这一方水土的记忆。

  两位老人也很担忧,如今行业不景气,学戏的孩子出路不多。“有人唱才能有传承和发展,特别是能写唱词的人要坚持下去。”葛志安说,他们时常参加胡家坡村新明剧团的演出,这个小剧团里的成员都是附近各村农民,平均年龄60岁左右。

  “人们口里传唱的唱腔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了,但人们对这门艺术的热爱,还很强烈。”葛志安内心希望,“大口落子”能在这里弦音不绝,滋润着评剧更好向前发展。(完)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