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素养

专业素质
· 素质
专业能力
· 能力
专业技能
· 技能
职业素质
· · · ·
道德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 · · ·
行为素质
· · · ·
形象素质
· · · ·
  文化素质  ■
从古谚古诗词看清明时节古人如何“种瓜点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气象专家表示,清明谷雨是春季最后两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关于清明的农谚很多。如“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时节,在忙碌的劳动者看来,此时田间的伴奏就是布谷鸟的叫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此时布谷的声音,对于农人来说,是“催耕”的信号。还有北宋蔡襄的《稼村诗帖》“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这首诗就把布谷的催耕和农人的勤劳写得很亲切。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春耕,两千多年前《荀子·王制篇》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朴素的劳动者,在春天的土壤上,利用自然的馈赠,用辛勤和智慧将希望的种子播下。

  在大家很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中有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骑在牛背上指向杏花村的动作,可爱又有寓意。它让我们想到了清明时节耕牛的存在以及背后隐含的耕种的内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小歌谣里含着的“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只有了解自然界特别是太阳的运行规律,才能获得好收成,才能更好地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