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十六期礼仪师资培训班学习心得
贵州邓红梅
(作者左一与孙燕老师合影)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早在五千年前就制定了体现高度文明的礼仪规则,营造出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可以说,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参加本次礼仪师资班的培训更加坚定了我致力于继承祖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一、探求礼仪内涵,思考礼仪根本
曾经以为礼仪不过是简单的行走、站立、微笑、问候,曾经在课堂上正儿八经地教学生如何握手、问答、拜会、敬酒,殊不知一直讲的只是礼仪中肤浅的“仪”。“仪”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礼",怎会有让人舒适的"仪"呢?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因此,可以说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的技巧。
二、重塑课程体系,体验教学模式
本次培训为每一位礼仪老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们认识到,要讲好礼仪课,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重新塑造崭新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知识框架内容,掌握必备的多种技能,同时做好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生动的礼仪课堂氛围。
该体系强调礼仪教学其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思想品德教育入手,教育学生要讲“信利敬义”;强化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听读写说”水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做到“行站坐礼”;内外兼修,塑造“形神雅美”的形象和气质。让每一位学员都学有所得,培养学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思考职业发展,从而实现修身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聆听先进理念,感受非凡魅力
为期四天的学习十分紧张,课程排得满满的,新知识、新理念像汩汩春水涌入心田,“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儒家先贤就是用“礼”来实现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同社会,从而诞生了东方文明。“礼是做人的规矩”,用周到的“礼节”来展示对别人的“礼貌”,以赢得别人的尊重;用优雅的形象和高雅的气质来赢得别人的认可。通过富于形式美的“礼仪”表现个人的心灵美,“礼由心生”,用礼仪这样的形式来实现个人的“智慧、淡定、仁爱、持重、勇敢、从容、博识、谦恭”,从而构建“做人有方有圆、工作有声有色、事业有板有眼、同志有情有意、夫妻有恩有爱、一辈子有滋有味”的和谐幸福人生。可见,礼仪不仅是社会交往的艺术,更是个人生活的必需;礼仪不仅是规则,更是修养。
李燕杰、金正昆、杨茳等大师们用深刻的思想启发着我们,用丰富的人生体验感染着我们,用非凡的魅力吸引着我们,那些气质高雅的老师们用她们成功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定信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已任,将是我作为一名礼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