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北京人艺70年:何以“戏魂国粹”
中新社记者 高凯
1992年7月16日晚,首都剧场,在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中,于是之、郑榕、蓝天野与一众演员在熟悉的舞台上再度鞠躬,这时几个年轻观众跳上台,自发献上一条横幅——“戏魂国粹”。
这一幕,是焦版(焦菊隐导演)《茶馆》的“绝唱”谢幕。那一年,北京人艺40年。
1952年,曹禺为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焦菊隐任总导演,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也是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此诞生。
回顾北京人艺长达70年的艺术发展,剧院共上演了360余部古今中外的话剧作品,并在几代艺术创作者共同努力下,形成鲜明的演剧与艺术风格,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不仅创建了著名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也与几代观众一起见证并创造了中国戏剧的历史。
202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迎来70周年院庆,连日来,“北京人艺到底有多少老戏骨”“怎样才能买到《茶馆》的票”不断成为此间社交平台上的热度话题。
回首30年前的“戏魂国粹”一幕,尽管这些年中于是之、朱旭、蓝天野等老艺术家先后离世,但《茶馆》《雷雨》《龙须沟》《哗变》等经典老戏仍在,《窝头会馆》《天下第一楼》《我们的荆轲》《名优之死》等一批新戏成功登台并留在了观众的心里,北京人艺在国人眼中仍不负“戏魂国粹”四字。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几天前以95岁高龄离世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成为第一批主要演员。他曾表示,“这么多年,每一个新戏排练前,都要去体验生活”,对于北京人艺的演员而言,角色的塑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你表演,别飘在那里,表演最忌讳虚假造作。你们的戏要落在地上。”“你们学的都是表演方法。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一个是文化修养,一个是生活积累,甚至生活积累更重要”……这是蓝天野经常教导后辈的话、也是北京人艺对几代演员的要求。
在这座艺术殿堂的排练厅里,有句70年来恒存的“戏比天大”,这句话,也一直在每个人艺演员心里。已经在这一方舞台塑造无数经典人物的著名演员龚丽君曾经是《雷雨》中最年轻的“蘩漪”,她感慨,“‘戏比天大’是人艺老艺术家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人艺的舞台上,所有的老先生都不曾离去,我觉得他们的戏魂始终都在。”
同样北京人艺当下的戏骨,吴刚也表示,“从排练厅到舞台,先生们的精气神永远在,我们始终都能感觉到,永远提醒自己‘戏比天大’。”
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表示,北京人艺已经通过70年自身的探索与实践,实际建立起了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话剧院。“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从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里先后孕育而生,这也是北京人艺70年来,最值得称道与自豪的地方。”
2021年,当拥有66年历史的首都剧场与新建成的曹禺剧场同时屹立在王府井大街22号的院内,北京人艺,这所70年来以关注现实、扎根生活,坚持现实主义为创作风格的院团,也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片新景。
多年以来,每逢6月12日院庆,北京人艺都要出演代表剧院历史传承的经典剧目《茶馆》。此番70周年纪念版中集合了1999年第二代《茶馆》的经典阵容,被认为是一次久违的舞台盛事。
2022年的这一天,首都剧场演出的同时,这部几乎永远“开票秒售罄”的《茶馆》首次实现8K录制,高清实时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