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质大学潜心学习7年,在江西省地质局工作9年,35岁的他一直投身地质找矿事业……他就是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自然资源调查院院长欧阳永棚。
欧阳永棚(右二)与项目组成员在野外交流。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不畏艰苦 扎根野外守初心
“当时就想先去基层一线锻炼一下,看看我到底适不适合野外这项工作。”2013年,欧阳永棚从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那时的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大城市奋斗,而是来到了位于江西鹰潭的一个普通的地质基层单位——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
欧阳永棚才刚办完报到手续不久,还来不及适应新环境,便被派往景德镇浮梁县的大山里,投身野外工作,白天参与地质填图、剖面测量、钻探编录、槽探编录等工作,晚上还要在灯下整理当天的资料,及时归纳总结区域和矿区成矿规律。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野外地质工作极为艰苦,长年与荒野为伍,与寂寞为伴,这些都阻挡不了欧阳永棚前进的步伐。他主动坚守在朱溪野外一线从事地质工作,这一待便是5年。
由于山上地形恶劣,有一次野外调查,欧阳永棚在攀爬过程中摔伤致脚骨骨折。行动不便的他,也丝毫不忘工作,利用在家养伤的时间完成了多项工作。当了解到项目验收人手不够时,还未痊愈的他不顾家人劝阻立即赶回项目部。
无私奉献、担当作为,老一辈地质人的精神在欧阳永棚的血液里传承。“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性质又很特殊,很多时候顾不上家里,但他们都很支持理解我。”谈及家庭,欧阳永棚言语里满是愧疚。
痴迷地质 担当作为践使命
痴迷地质、痴迷找矿,欧阳永棚的这份初心始终不变,也深刻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据同事回忆,2017年11月,已担任地勘院副院长的欧阳永棚带领他前往南京地调中心驻婺源项目基地学习交流。一次踏勘矿化异常点时,途经的一辆满载大理岩碎石的卡车吸引了欧阳永棚的注意力,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便追了上去,与司机攀谈起来。“咱们看看去,肯定会有新发现!”一会儿,他就兴冲冲地返回跟大家说。于是,仅凭卡车司机几句指引的话,欧阳永棚带领大家在一景区附近的山头上找到了“好东西”——一处规模较大的露采大理岩矿山。
前往采场、推测岩体面积、找到矿山驻地、询问地质情况……夜幕降临欧阳永棚仍意犹未尽。“矿痴,天色不早了,‘鸡血’该收一收了!”直到同行的同事拍拍他的肩膀,他才意识到该下山了。回去后他便立马安排人员收集矿区周边资料,为相关立项做好准备。
欧阳永棚与项目组年轻技术人员在一起探讨。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欧阳永棚接任了自然资源调查院院长后,尽管已经成为了院领导,但他依然保持着身体力行的作风。每次地科院地质所的专家团队来到江西,都会找欧阳永棚带路踏勘。他对区域中的每一次矿点均了如指掌,不仅点位清晰,地质认识也十分深刻,让同行专家叹服不已。
勤恳谦逊 吃苦耐劳创佳绩
地质队员的生活枯燥且单一,很多人一年有超过200余天都在野外,与外界交流少之又少,普通地质青年从山里回到单位后都会寻求放松。但痴迷于学习的欧阳永棚与其他青年不同,不管夜晚加班到几点,第二天都会坚持早起跑步、看书,从不放过一丁点学习时间。
由于专业知识扎实,每当同事在知识面出现断层或者矿物辨认出现争议时,都会第一时间来请教欧阳永棚。谦逊的他在回答后总会加上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当同事全力主攻寻找目标矿种踪迹时,欧阳永棚却还给自己添加诸如矿区蚀变分带、绿色蚀变矿物分类等研究。而这些研究也都成为了往后矿区找矿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
欧阳永棚(左)向老专家请教学习。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欧阳永棚参与发现了朱溪世界最大钨矿床、彭泽阳家山中型钒矿床,把经多次勘查开发的一个朱溪浅部小铜矿探成了世界最大钨(铜)矿床,现已探获钨资源量421.89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千亿元。
正是欧阳永棚初心不忘、“痴”心不改,全院职工的干事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最终换来了地质找矿和科研的硕果累累。
用汗水诠释敬业,用奉献书写青春,欧阳永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地质人的初心使命。(来源:人民网 记者:李途遥)
2022年第四季度
欧阳永棚入选“中国好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