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出版座谈会现场
图为《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
6月26日,《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举办。全书收录了邵秉仁近二十年创作的诗词手稿读书札记,由自作诗词篇、论书篇、杂论篇三部分组成。手稿、札记充分展现出其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自作诗词篇收有诗歌约50余篇,内容包括读史感怀、游历遣兴、谈文论艺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文、社会发展和书法文化的深刻思考。
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分别致辞。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理事、原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有来等专家学者,围绕《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中呈现的推动书法艺术与文学融合、加强文化自信和复兴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担当;对艺术创作本体自然率真的表达、信手拈来的书写功力;书法家个人修养等多方面视角等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
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宣读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致辞
李昕表示,秉仁先生拥有深厚的儒家传统文化学养,其笔墨饱蘸浓厚的家国情怀。秉仁先生长期在地方和国家部委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不但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这一切使其诗文承继了“诗言志”“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他也成为拥有深厚传统文化学养的文人书家。他追求“笔墨当随时代”,自觉践行艺文兼备。先生自幼研习书法,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其行草书风格刚健清新,富有正大气象。多年坚持自作诗文,努力提升学养、涵养,追求艺文兼备。秉仁先生热心公益、执着奉献,不懈追求德艺双馨。秉仁先生围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弘扬、传承与保护,设立“秉仁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致力于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他高度重视书法的美育功能,积极向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建言献策,推动中小学书法艺术进课堂。《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的出版,记录了秉仁先生为政从艺以来的所思、所感,并通过手札形式,体现了他丰沛的内心情感及书法功力。这是他多年潜心书艺、砚耕不辍的创作成果。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老书家,他对家国的赤子之心和对书艺的执着追求,深令我们感佩、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致辞
尹兴在致辞中表示,文联社在“以出版服务中国文联工作大局,努力把出版社建设成受人尊重的知名出版品牌”的目标定位引领下,不断提升出版合力,推出了一批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和图书,同时,服务全国文艺家是出版社的重要任务。邵秉仁先生是把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相结合的艺术家典型代表,他以社会实践滋养艺术实践,以艺术实践反哺社会实践。2010年,他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动书法进课堂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以出版《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的方式向邵先生致敬。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讲话
滕文生认为,秉仁同志的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一是他有家学渊源,从小就有童蒙之功;二是数十年间笔耕不辍,功力日久弥深;三是学问宏富,志业刚正。文正之气存乎胸次,也必然会洋溢于翰墨行间;四是善于继承,又能自出其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是世间一切事物生存发展之道,书法亦复如是。畅观秉仁同志墨迹,尤其是行草书,既有二王、晋唐书统之流韵,又有以此为基石自成一体之新雅。总之,他的书法,充分而鲜明地展示了历代前哲所倡导的“先文后墨”“书于其人”的为书之道,堪称当下书坛学范。
秉仁同志的诗文特别是诗词,此前已拜读过。其中多为游观行吟之作,且以律绝为主。无论状物还是咏史,都是有感而发,引思而成,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所作也,或寄于家国情怀,或寓以政治、社会、人生哲理。读后,洵然可得助益。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师董倚桥宣读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发言
郑欣淼表示,《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继承了自作诗书法这个传统,应该提倡。当然书法家书写自己创作的诗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作为一种追求、一个方向,是很有意义的。
他借此谈到了关于书法与诗歌的关系,认为书法艺术也是从观察自然界万物姿态而得到启发。书法从一门实用的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向着艺术的范畴发展,最终在美的角度中与诗歌殊途同归,逐渐成为体现诗歌意境的一个载体,成为文人生命动态、思想情绪及创作主体、审美风格的充分展现。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发言
周文彰先生表示,此书是邵秉仁先生在耄耋之年为大家呈现诗书融合的又一力作,是书法界一直倡导,付诸实践的为数不多的书法家之一。
本书装帧版式设计通透养眼,古朴的信笺呈现形式别具一格;秉仁先生用诗词来记事、抒情、应景,充满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充满诗情诗性和诗才;他的诗词中有主题有思想,信手用典,反映出历史文化功底的深厚。他的书法以“二王”为根基,兼有米、赵风格,不求大开大合,不求异和奇,写出了传统,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其“《书作展后答道友》:艺坛无意苦争春,落尽铅华欲守真。心香一片惟自许,甘同泥土化芳尘”,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邵秉仁主席又十分关注社会民生,慷慨、大方,通过捐赠灾区、捐资建校、设立公益基金会等方式去帮助回馈社会,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为社会为民生做出很大贡献的文人书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发言
连辑认为,《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自己写诗、作文、立论,又以手札日记的形式写成书法,诗书一家,文墨一体,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的文化特征。
从内容的角度看,自作诗词是重点。秉仁先生的诗词不是躲在书宅里浅唱低吟,均是行万里路的“写生”作品。先生足迹所到之处,触景生情,情景入诗,诗思达意,意蕴哲理;读起来接地气,入画面,受启发,长见识,有美感。
从书法的角度看,“书以载道”是秉仁先生最重要的书法立场,也是他最核心的书法观。他首先是把书法看作国家文化公器,认为书法首先要承担国家文化传承、文化安全的社会责任,不能只把书法看成线条艺术,不能脱离书法的传统文化属性,去片面地强调技巧。书法更不是纯形式的艺术,不能与内容割裂开来。这些书法见解是非常本质的。
秉仁先生的诗文书法是他综合人文修养的外化。几十年来,秉仁先生从地方基层到国家部委,从主政一方到主管行业,从经济管理到文化转型,其人生阅历的阔度,决定了他人文修养的丰度,其人文修养的丰度,决定了他文学艺术的高度。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理事、
原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发言
武春河认为,邵秉仁的书法对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他书法中透出的审美意蕴看,是深深扎根传统且融入了当代审美意识的,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而表现这些意蕴的笔墨风格则是端庄的、优雅的、洒脱的;美的不俗、不油、不野,似侠客仗剑、文士风流。因此,他的书作看上去有传承、有功力、有情怀。武春河认为,邵秉仁的书法对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他书法中透出的审美意蕴看,是深深扎根传统且融入了当代审美意识的,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而表现这些意蕴的笔墨风格则是端庄的、优雅的、洒脱的;美的不俗、不油、不野,似侠客仗剑、文士风流。因此,他的书作看上去有传承、有功力、有情怀。
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发言
刘恒谈到,本书名字诗文手稿墨迹,视角独特,不追潮流,体现了邵主席一种长期的追求和实践,同时也代表了书法界的这样一股力量,就是他强调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审美精神,所以他给书法界提供了"写什么,怎么写"的一个榜样。
邵主席的诗词高度得益于他时常出去视察和平时长期读书的积累,他到一个景点一个名胜古迹等地方,能马上联想到背后的历史人物、事件、沿革等,所以他写的诗最后要落实到人文的内容上,还有自己的一些判断和断语。
邵主席书写的是自己的诗文内容,一直把握住实用和审美的关系,都是“二王”或者是魏晋系统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自然的去运用发挥。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发言
叶培贵认为,邵秉仁先生首先是立意高,十多年前他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强调,书法传承也是文化安全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给予我们思维上一个很大突破;其次是胸怀广,他看重艺术才华,包容他们的审美意象、个性风格;再次是格局大,他的立意、经历以及诗文书法,打叠成一片,形成了大格局。秉仁先生的诗词和书法,与这个时代想要呼唤的文化传统的精神不断产生共振,并将近些年所做的探索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中国书协近些年在探索“因事成文,因文濡墨”,邵主席的实践是堪作引领示范的。这批手稿墨迹有个特别珍贵的特点,就是因文、因事、因时自然发挥,呈现出雄强的、散淡的、文雅的审美趣味,并且不同时刻创作的作品之间形成很强的风格张力,汇合起来看,每个时刻都是秉仁先生自身生命刻度的一个痕迹,非常饱满。
中国文联出版社美术分社总监周劲松发言
周劲松谈到,邵先生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有深厚的文史根底、豪迈的艺术情怀和敏锐的洞察力;邵先生注重传统书法技巧训练,找到最契合书法创作形式的笔墨语言,以手札书写书法作品,是传统文人书法的一种回归;邵先生对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书法史、书法理论都非常熟悉,对书法品评也有独特之处;邵先生充满着爱国热情和对后学的关爱。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邵秉仁致谢
最后,《邵秉仁诗文手稿墨迹选》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邵秉仁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他表示通过中国文联出版社搭建一个平台,用这本书来表达对书法艺术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不能脱离传统谈创新的立场。思考如何去守正创新,达到以文立心,艺文兼备的目标和追求。对文联出版社从书的装帧设计到内容的安排以及文字的把握上精心编辑出版表示感谢。他表示文联出版社从领导到编辑们对于出版事业的追求,也是在基本功扎实,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并促进了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是相当不容易的,随后再次感谢出席本次座谈会的老友及同道。
手稿欣赏:
书作展后答道友
其一
艺坛无意苦争春,落尽铅华欲守真。
心香一片惟自许,甘同泥土化芳尘。
其二
寄情翰墨乐公暇,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许三生游艺海,无心插柳亦飞花。
“五一二”大地震一周年北川祭
北川残照血留痕,国殇经年痛尚深。
忍看旧居垒荒冢,且待新家慰天伦。
纪念改革开放卅周年赠老友
由来危难出贤臣,献策扶轮第一人。
啸起春雷惊四海,亦忠亦智萃斯身。
纪念改革开放卅周年赠老友。
作者简介:
邵秉仁,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
出版有《邵秉仁诗文书法集》《邵秉仁书岳阳楼记》《邵秉仁诗稿》《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作品曾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等专题介绍。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被采纳,为书法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