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他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保护、挖掘和运用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新征程上,对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听听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者、守望者们怎么说。
位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风貌。新华社发
顶顶重要的是护好古城的“根”
讲述人: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片区规划师、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执行站长 阮湧三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的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
我以前是搞城市规划的,见证了苏州古城保护的许多重要时刻。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苏州一代又一代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始终心无旁骛,坚持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化。
2002年,围绕平江路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我的长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他1996年主持编制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基础上,又编制了《苏州平江路街景保护整治规划》,提出了“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方案。在他看来,守住人们心中的“外婆桥”,才能留得住乡愁。要保护的不仅是建筑,而且还有里面的人和文化。
2015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设立,宣传保护、传承研究苏州古城文化遗产多了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这些城市遗产守望者也多了一个共同家园。
几年前,刘潇和瞿子竣两个小伙子在工作站当志愿者。他们发现,近些年关于古城遗产保护的宣传和科普大多是面向成年人的,孩子们的读物很少。于是,两人决定出一本绘本,讲讲孩子眼中的苏州古城与遗产保护。
浙江桐乡,游客在濮院时尚古镇内乘船游览。新华社发
今年,我们推出了第四本绘本《兔小囡游姑苏》,描绘“兔小囡”和爷爷走访姑苏古宅,探寻姑苏家风的秘密。这几年,我们还带着“兔小囡”创作团队来到中小学,宣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把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知识和保护理念传递给孩子们。
古城这朵文化之花开得绚烂,离不开人们对“根”的守护,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的根,从而发自内心地爱根护根,这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千年孝文化 润泽儿女心
讲述人:湖南省永州市孝爱文化习俗非遗传承人 李平荣
永州市柳子街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闻名于世,他被贬永州期间曾在这里生活,留下了《永州八记》等经典篇章。2015年,柳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永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零陵古城,来到柳子街,街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2016年的一个清晨,我和朋友沿着柳子街散步。突然,天降大雨,我们只好找最近的亭子避雨。跑进亭子的一瞬间,上面的碑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奉旨旌表节孝亭”。原来,这里叫做节孝亭。
百善孝为先。柳子街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孝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内核。于是,我结合节孝亭的特色,把这里打造成了一间茶舍,专门为来往行人提供茶水。几年来,每年端午节、重阳节我们都在此举行感恩仪式,为前来研习的学子们讲解节孝亭的故事。2021年,节孝亭被评为市级孝爱文化非遗研学基地。
自唐宋以来,柳子街先民们就有举办柳子家宴纪念柳宗元、弘扬敬老尊贤文化的传统。打小就吃过柳子家宴的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把柳子家宴发扬光大,打造成零陵夜宴品牌呢?几经努力,第一期面向游客的柳子家宴在今年的第二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推出,广受好评。
为了打造柳子家宴,我们对每道菜品都精打细磨,充分挖掘本地美食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价值传承。接下来,我还计划在柳子街开办一家传统文化体验馆,让孝文化滋润更多人。
古老乡愁融入城市记忆
讲述人:浙江省龙泉市名城保护中心副主任 项民宪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龙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部分,承载了一代代龙泉人的乡愁。
在岁月流转中,街区整体建设、设施道路逐渐老旧,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差。2018年,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始改造提升,我们围绕打造“老年人的记忆、年轻人的时尚、外出龙泉人的乡愁、来龙游客的必游地”这一目标,着力下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四步棋。
游客在重庆市秀山县洪安古镇老街观看舞狮表演。新华社发
因风吹火、照纹劈柴,才能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立足于街区特有的建筑风貌、结构、肌理、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传统商业生活业态,我们编制了街区总体规划及市政管网、消防、发展研究和业态规则等专项规划,街区的保护利用工作有了路线图和对照表。
改造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江边、后里边,先西边、后东边”的时空顺序,渐进式开展工作。先从基础设施开始,然后进行危旧房改造和区块立体整治,逐渐从龙泉溪的溪边向核心区块推进。
危旧房综合治理与住户息息相关。由于这里户与户紧挨着居住,住户间产权纠纷比较多,我们便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疏通,解开大家的“思想疙瘩”。房屋修复好后,老街坊们看到自己的老宅不仅环境更好了,而且充满了记忆的味道,不由得喜笑颜开。目前,我们已经修缮完成219户危旧房,还有129户正在进行设计、修缮。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断挖掘老建筑、老街区在当代的实用性,把它们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惠民活动相结合。比如,马鞭厂修复后建成了“古城记忆”展览馆,目前,还在打造以“龙泉喜事”为品牌的5A级特色婚姻登记处,以现代方式呈现不同时代的婚俗美学。
如今,西街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城市新地标,人气也旺起来了。除了活态传承剑铺、瓷铺、打铁铺、弹棉花铺等老字号,我们还引入了青年文创、阅读空间、中医药馆等新业态,一个“文化+旅游+商业”的复合型历史文化休闲街区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塑造着新时代龙泉人的城市记忆。
村民舞着龙灯经过安徽宁国胡乐镇老街上举办的长桌宴。新华社发
把“立体的诗篇”读给更多人听
讲述人: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志愿讲解员 张振东
五大道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叫法,特指由马场道、西康路、贵州路、成都道和南京路这“三路两道”围合的区域。各种风格的建筑汇集于此,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汉唐时期看西安,明清时期看北京,近代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的缩影和精华在五大道。”五大道上的每座建筑都在穿行的岁月里留下了沧桑的故事,虽然沉默不语,却是立体的诗篇。
几年前,我遇到了十几位自助游的外地客人,他们抱怨五大道上“只有房子,没有特别值得看的”。我主动上前:“给我一刻钟,我让您爱上五大道。”随即,我从几个维度进行讲解,除了介绍各式建筑风格外,还讲述了五大道上的历史变迁、名人故事……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连连夸赞:“多亏遇到了您,这次没白来。”
为了讲好五大道的故事,我走遍了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和书店,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和名人后代,搜集了大量历史和人文故事。这些年,我始终以爱国为主线,以传承为主题,以住在五大道上的名人家风家世为重点,把值得回味的鲜活历史讲给大家听。
游客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休闲游玩。新华社发
不光自己讲,我还坚持传帮带,培养更多讲解员。20多年来,我讲解超过5000场次,受众超过60万人,书写笔记50本,带出学员1000余人。我的儿子张大林,也接过了我的接力棒,义务讲解已有10年。我们还成立了“少年学习之星红色故事宣讲团”,组织小团员们利用节假日在五大道上为游客义务讲解,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
近些年,政府部门投入了很多资源开发五大道。五大道上的民园体育场,改造前已使用了100年,现如今改造一新之后,成了天津的城市会客厅和旅游聚客场,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我今年80岁了,仍然热衷于为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介绍五大道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爱上五大道就是我的心愿。
古城皮影演绎今昔万千事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阆中“王皮影”第七代传人、四川川北皮影艺术团团长 王彪
我11岁就跟随父辈们学习皮影戏,如今已有4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老百姓的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曾经备受喜爱的皮影戏渐遭冷落。年轻的我只好去外地另谋生路,可心中深藏的“皮影梦”始终不曾消逝。后来,阆中提出保护古城,将华光楼街区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并给我们提供了非遗展示场所,我便欣喜地回归了“老本行”。
近年来,阆中又对华光楼等重点文物进行了灾后全面修缮,实施了维修加固,恢复了建筑原有形态和风貌,同时,拆除了古城内不协调的现代建筑。
人们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老建筑的露台上欣赏风景。新华社发
2018年,王皮影博物馆建成,次年正式开放,成为第一批四川省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我们的表演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在节目编排上,不仅结合时代主旋律,还增加了现代元素,寓意和效果都得到了提升。我们还创设了红色皮影戏《飞夺泸定桥》,精心雕刻“春节老人”落下闳等艺术形象,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观影需求。
2020年,我们艺术团重点开拓研学项目、探索文旅融合,创编呼应时代的新型皮影剧目。我们在阆中、成都等地建立皮影研学基地,创作现代光影科技与传统皮影技艺相结合的系列新型剧目,让古老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散发别样魅力。
现在,正值暑期,我们博物馆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此参观游览、观看演出。我们的民俗文化园汇聚了老观灯戏、阆州情歌、巴象鼓舞、阆中傩戏等省市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游客可以在这里“一次过足瘾”。
古城保护,文化为魂。我们将继续编创风格多样的剧目,用皮影戏讲述历史、传承文化。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苏雁、龙军、禹爱华、陆健、陈建强、刘茜、李晓东、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明、崔建霞)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7日 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