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资讯

关于我们
实时资讯 >>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实时资讯  ■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夏学平(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少数国家炮制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华文明与全球各国文明平等交流、和合共生,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明确指出“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作为核心理念,揭示了文明交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和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近年来,河南中秋晚会、《国宝档案》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等优秀视听产品的热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道路。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讲述“小玉壶”渴望回归故土的动人故事,深刻表达了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归国的热切期望和深沉情感。这些节目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增强文化认同,着力打造世界文化品牌。2023年,联合国正式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标志着中华传统节日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翻开新篇章。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约有1/5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民俗活动走进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龙年伊始,华侨华人“搭台唱戏”、当地民众“沉浸式体验”、各国政要“亮相站台”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在海外精彩纷呈。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反映了全球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彰显文化自信,文旅交融增进民心相通。全球联动举办的“美丽中国”中国旅游文化周等活动,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升级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风貌。甘肃省在重点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依托当地知名旅游企业设立营销推广中心,安徽省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旅游交流合作,形成了境内外旅游市场客源互换、良性互动的局面。此外,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西安大唐不夜城、北京中轴线,以及淄博烧烤、“跟着演出去旅行”、城市漫步、围炉煮茶……一系列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腾飞,吸引无数国际友人前往体验。

  促进人文交流,搭建不同文明互鉴互通平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中国秉持互学互鉴、传承创新和加强人文交流的理念,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首先是重视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秉持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包容态度,鼓励文化创作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颖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从而创作出更贴合时代脉搏、更符合人民期待的文化精品。

  其次是秉持平等对话、互学互鉴的原则,加强交流分享,实现文明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应坚持平等对话、互学互鉴的原则,不应该以一种文明的标准去评判其他文明,而是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其他文明,实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应主动构建国际交流桥梁,通过高层对话、文明论坛等形式,就文明发展、文化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最后是强化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构建文化交流与对话平台,拉紧民心相通纽带。要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不断创新交流形式,通过开展文化节、智库论坛、学术研讨会等多元化的交流活动,深化国家间的对话和沟通。同时,还应加强民间人文交流,通过文化体验、艺术展览、旅游互动等形式,拉近民心,增进友谊,进而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未来,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指引下,各国必将在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不同文明百花齐放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让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明价值在交融汇通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不断将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浇灌得更加绚丽多彩。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9日 16版)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