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中文版 English 繁体版
关于我们   |   实时资讯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专业素质   |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   职业素质
培训项目   |   专家委员
项目合作   |   师资力量
培训活动   |   培训心得
学员交流   |   各地机构
证书查询   |   表格下载
在线报名   |   申请入会
快速搜索
资讯

关于我们
实时资讯 >>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实时资讯  ■
儿歌岂能“少儿不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儿歌岂能“少儿不宜”

石向阳 绘

  有媒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网络平台上,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带色情词汇,明显“少儿不宜”。“问题儿歌”的出现不是新鲜事,其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或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带来不良影响。

  “问题儿歌”要标本兼治,尤其要加强源头治理。监管部门要大力围堵。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传播的成本不断降低,此时平台一方应担起责任,防止“问题儿歌”蔓延式传播。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人,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问题APP和“问题儿歌”,当好网络探路者,拉起守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除此之外,还要科学引导孩子适度上网、明辨是非,当好全程陪伴者,防止孩子沉迷各类不良APP和视频。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破解“问题儿歌”现象,斩除“恶竹”的功夫不能停、不能软,培植“新松”的工作也十分紧迫。只有阳光、有趣、孩子喜闻乐见的好儿歌不断涌现,“问题儿歌”才会失去市场。有关部门需要有所作为,为儿歌创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好儿歌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王瑶)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27日第2版

版权所有: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ce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2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