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意识,就是念念不忘自己当时、当地所扮演的角色,并努力完成好这个角色;这里所说的“角色”,也可以称为“社会角色”,是指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
一出戏要演得成功,每个演员都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演员的角色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戏就会乱套,这其中的道理是再简单也不过了。中国有句俗话:“人生就像一场戏,只因有缘才相聚”。如果把社会看作是舞台,那么,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就都是形形色色的角色了;只有每一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运用好自己应运用的权利,履行好自己应履行的义务,才会使戏顺顺利利、有声有色地演下去,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
在舞台上,如果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只扮演一个角色,那还是容易演好的,有的演员就是倾注毕生心血,演好一个角色,最终成为名角;如果一个演员随时随地地都有可能转换角色,那就不容易演好了。我们生活在社会里,有着多种身份,而且这些身份会随着场合的变化而变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迁而变换,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变换;所以,我们就得善于适应这种角色的频频转换,这也是许多人都感到活得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要善于适应随着场合变化的角色转换。在家庭里,我们充当着父、母、子、女和丈夫、妻子之类的角色;在工作、社交场合,我们充当着行政职务、学术头衔和朋友、同乡之类的角色;在公共场所,我们则充当着公民的角色;有时,在同一场合,还会充当着多种角色。在周旋之中,如果角色转换不当,就会发生错位。例如,一位男士在单位的角色是领导,回到家里的角色就是丈夫、父亲之类;如果他把单位里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模式带入家庭,对妻子和孩子也像对待下属一样,就会发生角色错位;同样道理,如果他把家庭里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模式带入单位,对下属也像对待家人一样,甚至于搞“裙带关系”,也会发生角色错位。我们每天不知道要面对多少个场合,这种因场合变化而产生的角色转换时时都会发生,只有强化角色意识,才能迅速适应。
我们还要善于适应随着时间推移、人事变迁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虽然不像因场合变化而引起的角色转换那样频繁,但由于已习以为常,转换起来就显得格外的困难。一般人都会经历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角色转换;尤其是年老力衰之后,如果还像青壮年一样,去干力不能及的事情,结果只能是徒增烦恼,有时还会危及健康。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更需要完成好角色转换。不少人退休之后得了“退休综合症”, 感到空虚难耐,有的还因此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角色转换的准备,即不具备从事其他活动的能力,难以进入新的角色。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只能演一种角色,换个戏就演不好了。有一种说法:老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中也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人到了退休的年龄,该休息了,这是自己毕生工作所换来的休息的权利,应该很好地享用它;不能有“没用了”、“等死”之类的消极想法。尤其是那些退休前有职有权的人,大都要经历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变化,更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完成好角色的转换。但这并非是说,从此就无所事事;而是说,要去做一些有益于健康、有益于社会,同时也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要顺利完成这个角色转换,不能等到年老退休之后,而在此之前就要做这种转换的准备。我们既要有贯穿一生的理想和目标,又要能进入多种角色;这样,才不至于把职业当作生活的全部,才不会在退休之后感到百无聊赖,失去生活的意义和趣味。
随着社会变革,我们还要善于适应由此导致的角色转换。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再是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会经常变化,有时今天是老板,明天可能就去打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角色转换。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面临困境,有的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致使大批职工下岗;下岗后的再就业,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角色转换。所以,在这场社会变革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努力适应随时随地发生的角色转换。
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扮演一定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自觉地去扮演各种角色。人的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就越多。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说到底,都是通过扮演某些社会角色的形式来实现的;正是在这种角色实现的过程中,他的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等诸种素质才能和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强调角色意识,并非只指角色的转换,更不是说只要能八面玲珑地泛泛应付就可以了,而是在适应转换的同时,还要尽心尽力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意识也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