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社会公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在社会生活中,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你的地位有多低,都是以某种特定社会成员的身份出现的——在公寓里,你就是“房客”;在马路上,你就是“行人”;在公园里,你就是“游客”;在阅览室里,你就是“读者”;在飞机、火车和公共汽车上,你就是“乘客”……因此,必须念念不忘自己此时此地在公共场合中的身份,并遵守相应的社会道德;既不能想着我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不必去遵守社会道德,也不能想着我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无须去遵守社会道德。要知道,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只有大家都去维护公共的秩序、环境和设施,才能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讲社会道德必须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不能光去要求他人;如果有一个人不遵守社会道德,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人,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菜”。
遵守公共秩序,就是到了公共场所之后,该排队的时候就排队,不要浑水摸鱼往前挤,或者厚着脸皮往里加。人家先来了,就应该是人家在前面,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公平;你要真有紧急的情况需要照顾,向有关人员说明一下,大家是会谅解的。还有,该按照指定路线走的时候就按照指定路线走,不要横穿马路,不要逆行,贪这种小便宜还会出危险,让别人看着多不好意思;再说,又能占得到多大的便宜呢——毕其一生所抄的近道加起来,实在是没有几公里长。凡此种种,应该说都是在幼儿园、小学里耳提面命过的,但我们的国民遵守得未免太差了。其实,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大家都遵守秩序,不仅能维护公平,而且效率也高。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才能提高各种社会机器运转的效率。
爱护公共环境,就是在公共场所里不要做损人利己,或者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就说常常见到的随地吐痰吧——痰是人体的排泄物,严格地说,和人的大小便没有本质的区别,里面往往带有大量的病菌;吐痰既然是一种排泄行为,就不能随地去吐,而应该吐在手纸、手帕里;而且最好能躲过别人的视线,如实在躲不过,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尽情去吐,尽量别给他人带来不舒服。擤鼻涕、扔垃圾,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公寓楼里居住,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他人。在公共场合,遇到朋友熟人免不了会寒暄几句,但不要忽视周围人的存在,大声说笑喧哗,旁若无人,也不要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使用通讯工具,在不允许抽烟的场所抽烟;至于瞎起哄、吹口哨、鼓倒掌、尖声怪叫,就更是不道德的了。
爱惜公共设施,也是社会道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公共设施,不仅是公共财产,而且是直接为大家服务的;损害了公共设施,不仅使公共财产受到损害,而且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不便。对公共厕所、公用电话之类容易损坏的公共设施,要珍惜爱护,就像使用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对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要珍惜爱护,就像对待自己家里的花鸟鱼虫一样;如果认为反正是公共的,就漫不经心,甚至是故意糟践,恶意虐待,实在是一种阴暗心理的表现。
在我们的传统道德中,本来是非常强调推己及人的,而推己及人的基本精神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然而,我们的国民却又非常缺乏社会道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形态造成的。在小国寡民、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人主要是在自己家的土地上生活,那块土地就成了扩大了的家,他可以赤身露体地到处走动,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喊大叫,可以随时随地地吐痰、大小便,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不讲道德;即便是出了自己的那块土地,偶尔去一次集市或其他一些公共场所,虽然会小心得浑身上下难受,却也收敛不了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每个人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对人的社会道德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的不适应了。
俗话说:“从小看大”——一个人的社会道德貌似小节,却足以反映出他的文明程度。我们不要一面是西装笔挺、浑身名牌,一面又不遵守社会道德;人家一看,你就是一个缺乏教养的人。一个社会道德意识很强的人,在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中,一切言行举止都能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和约定俗成的礼仪,而决不会有意无意地违反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