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心,就是做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后所产生的羞愧、内疚和悔恨的心理。
羞耻心具有约束、制止不良言行和防御尊严受到侵犯的作用,是防止堕落的一道有效屏障。人有了羞耻心,就会有自爱、自重、自律、自强的感悟和要求,就会通过自我调节抑制自己的邪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或避免无耻之行;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谴责,痛改前非。人一旦没有了羞耻心,道德就很难对他发生作用,就会厚着脸皮干坏事,恬不知耻;正如古人所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羞耻心是一个人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的综合性意识。它与一个人的人格、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尊严,能看重自己,同时也希望别人都看重自己,才会在被别人看不起时产生羞耻感。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节操、意志,努力自我完善,才会以碌碌无为、朝三暮四、放任自流为耻。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有了诚信、良心、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才会在违背诚信、良心、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时候,感到羞愧难当。
羞耻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知耻是对自己的过失有自知之明,因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分寸得体;一旦发现自己违背道德行为,就会产生羞耻之感,控制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对人最厉害的贬斥就是“无耻”。孟子不仅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还说过“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和“人不可以无耻”。 荀子也说过:“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知耻近乎勇”是人们熟知的孔子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说,一个人自己能够知道羞耻是需要勇气的。不仅中国的先哲们重视羞耻心,世界各国的先哲们也都把知耻作为一种人必备的德行来肯定。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说过:“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脸上长了一处有碍观瞻的疮,或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现自己衣服的某些要害部位开裂,都会有一种羞于见人的感觉,有时真是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能钻进去。这也是羞耻心的表现,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有伤大雅的羞耻感。相比之下,对由于道德等内在原因的羞耻心,要比对外表的羞耻心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当我们做了错事的时候,尤其是在不被人发觉的情况下做了错事,会不会也像脸上长疮、衣服开裂一样地感到无地自容呢?为了避免上述那种尴尬的局面出现,我们在出门之前,尤其是在赴宴等参加集会之前,都要仔细地照照镜子,上下左右地检查一番,生怕当众出丑。可是,我们如果不对道德等内在的的东西做自我反省,就有可能当众口出言秽言也不知道,当众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当众背信弃义也不知道……真成了人们常指责的恬不知耻了,那是多么的可怕!
羞耻心,并不是虚伪的面子,而是内心不容于自己。我们常说的厚着脸皮,就是说没有羞耻心。中国人好讲面子,不能完全看作是坏事。面子讲得好,讲得有分寸,不仅有利于维护尊严,还有利于自我约束;反之,如果丝毫不顾及面子,那这个人就很可怕了。半个世纪前,有个名叫李宗吾的人写了一本《厚黑学》,说的是“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他总结得准确与否,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总结得准确,也说的是古代的“英雄豪杰”,并非是要大家去效法——“面厚心黑”怎么会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德行呢?古代弱肉强食,产生了许多面厚心黑的“英雄豪杰”;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岂能再去崇拜他们,甚至是效法他们?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没皮没脸难活人。” 我们千万不要学那种面厚心黑的“英雄豪杰”,脸皮厚不是好的品德,心肠黑就更不用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