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了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的完好状态”,指的就是心理健康。在这个“生理-心理-社会”的新的健康模式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生理疾患可以恶化心理状态,心理疾患也可以导致胃溃疡、高血压和癌症等一系列病变;心理疾患可以降低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也可以导致心理疾患。由上述关系可以看出,心理在这三者中间起着一种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对人的整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还对心理健康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如果把上述定义再具体化一下,便可给心理健康确定以下五个标志:
一是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自知之明,才能既对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点与短处而感到沮丧,甚至自暴自弃;才能做到与人和谐相处,与世界和谐相处。
二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要坦然面对现实,降低对社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值;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缺陷与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是较强的耐受力。人对精神刺激的承受力和对压力的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平坦的,会遭受许多的不幸;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人受挫的机会还会增加。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对自己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自觉地加以控制和调节,以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
四是正常的人际关系。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承认接纳他人,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不嫉妒,不像寓言“疑人偷斧”一样乱猜忌。要乐于与外界交流沟通,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很少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尽管各方面都表现正常,心理上也还是有问题的。
五是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人从恶劣的环境中自拔,消极的心态则会使人在优越的环境中堕落。人的心态可以永远是自由的,而且是唯一与生俱有的自由。正如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所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们应当十分珍惜这种自由,充分运用这种自由。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固然与血型等先天因素有关,但基本上是后天造就的,与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和周围环境影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心理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文化素质,并进而提高人格、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人格素质对一个人心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如果一味依附于他人,就会老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整天唯唯诺诺、提心吊胆,这样,心情怎么会舒畅呢?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宽容,就会看谁也不顺眼,什么都看不惯,整天肚里窝着火,这样,心情又怎么会舒畅呢?如果能做到宽容,就无异于服下一剂良药。
精神素质对一个人心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高尚的追求,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宽广的襟怀,整天斤斤计较眼前的区区小事,心理也很难健康。只有有了自制力,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克服恐惧、愤怒、失望等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尤其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能保持冷静与沉着。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避免认死理、钻牛角尖。
道德素质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素质。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道德的作用不仅仅是维护社会机体的健康,而且还能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因为,道德所特别强调的“善”,在关照他人的同时,也关照自己良心的安宁;只有良心的安宁,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不能与人为善的人来说,也许他本来就缺乏良心和羞耻心,做了坏事后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是,由于他内心充满了恶意,总是愤愤不平,希望他人遭到不幸,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于是便陷入一种失望、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烦恼之中,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常常处于紧张与敌对的状态,心理也难以健康。由此可见,憎恨别人,就如同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苦种,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孔子所说的“仁者寿”,是非常有道理的。
提高心理素质,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外,还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保持心态的安详,克服浮躁、急躁的情绪。要“制怒”,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要能“吃亏”,大事聪明些,小事糊涂些,不要脆弱得受不了一点委屈。要心胸开阔,不要赌气,有许多人就是抱着死给别人看的心理去自杀的。总之,尽量避免让烦恼困扰自己。人生时时处处都会遇到许多烦恼,对待烦恼最根本的办法是透骨的敏锐;如果你有烦恼,说明你对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地想明白。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会大大增加。如果有了心理疾患,就像得了感冒、肝炎之类的疾病一样,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心理有问题并不意味着道德有问题,不要闷在心里,否则,反而会加重病症。近年来,我国各地已建立了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一些报刊、电台还举办了各种有关的“热线”、“沙龙“,也不妨一试。树立开放意识,还包括要敞开自己的心灵,与周围交流沟通。我们的国民很难敞开自己的心灵,所以也就容易患心理疾病;一旦有了心理疾病,又把痛苦压抑在自己的心中,就容易积郁成疾。
现在,许多人已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更广泛、更自由的交流;地球上相隔遥远、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可以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谈,可以漫无边际地聊天,也可以向别人倾诉心曲。然而在此同时,我们还要防止信息泛滥给自己带来的心理疾患。法国心理学家海纳特在其《论创造个性》一文中指出了影响人创造个性的诸种因素,其中有一条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信息泛滥干扰”。前苏联的伊•谢•科恩在其《自我论》中也曾说过:“为了不被生活琐事缠身和不被川流不息的矛盾信息所迷惑,个人必须保持坚定不移的内心宗旨,能够承受沉重的信息负担和环境的迅速变化而不至丧失自己的认定性。”
提高心理素质,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要多看书,多阅世,多思考,对人生和社会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透骨的敏锐;只要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心理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