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享受退休后生活
•李岚清刻写石章条幅赠送文字博物馆 徐光春亲笔致信
•李岚清篆刻与《突围》讲座侧记
8个字解密退休生活
2003年春天,李岚清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早在退下来之前,他就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规划,目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至于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安排,李岚清用“健身、健脑、读书、写字”8个字来概括。而且是在退休后的第二天,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日程安排。
怎样健身健脑?李老回答:一是打网球,二是游泳,三是打桥牌,四是学篆刻。说到健身健脑的好处,李老还编了个顺口溜:“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益全社会。”
人们对李岚清的印象,一直是儒雅、博学、睿智。
退休后这几年,他经常应邀到一些大学去开专题讲座,只要他一迈入会场,就会听到一阵由衷的赞叹声。这些,都源于他的读书和写作生活。
在他的办公室里,一直设有一个小讲堂,每次都是由他出题目,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面对面讲授。这个不为人知的小讲堂,不仅在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时存在,现在也依然如故。李岚清的读书生活完全可以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说:“过去是为工作而读书,现在是为兴趣而读书,有些好书如果错过了没读,会终身遗憾。”
兴趣广泛 生活多彩
李岚清是71岁时开始学习篆刻的,他笑称这是他“经营的副业”,不是为当篆刻家,而是为了训练自己脑、眼、手的密切配合。他用“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来形容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
刚开始学篆刻,他是买书自己看,学着去练习,在篆刻了50枚印章之后开始拜师求教的,用他的话说是,这样人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李岚清刻印有几个特点:一是没有灵感不刻。古人说“好学为福”,他觉得境界不高,于是就刻了一个“好学为乐”,他认为这才是最高境界。二是许多人不敢刻的章,李岚清敢刻。据专家考证,他是中国唯一给外国音乐家刻过印章的人。他曾给贝多芬刻了一方印。
李叔同曾封贝多芬为“乐圣”,但身为篆刻大师的李叔同竟然没有为贝多芬刻过一方印,于是李老就“代劳”了。李老还给莫扎特刻了一方“乐仙”印章。
讲到篆刻,李岚清还说起了他为邓小平同志刻了两方图章的趣事:一方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之印”,另一方是“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之印。”前一方是人民群众对他的尊称,后一方是小平同志“自封”的。李岚清说,小平同志担任过党和国家多项重要领导职务,都是由中央“授印”任命的,唯有这两个重要“职务”,并非中央“授印”正式任命,于是为了纪念他而篆刻了这两方印章。
李岚清的书法也相当有造诣。在当副总理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不随便题字的规矩。所以,在他考察和参观的时候,无论当地官员如何邀请,他一概不写,最多只是签个名而已。现在退休了,对于书法爱好者和朋友的索字要求,他都尽量一一满足。
退休后,李岚清最得意的是学会了电脑。以前,他在批文件的时候习惯用铅笔,然后再交给秘书去打印。退休后,他有了写书的计划。为了不麻烦别人,他专心学起了电脑,现在他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软件编辑和排版了。
李岚清自小喜爱音乐,他不仅能弹琴,唱歌也颇有水准,后来还创作过一些歌曲。他在中学时代就写过一首《篝火边的话别》。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他还为教育部主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创作了献给教师的主题歌《蓓蕾之歌》。
历时8年,《李岚清音乐笔谈》终成正果
2005年4月20日,一则消息在浙江大学迅速传开:李岚清同志今天要来浙江大学讲演了!
李岚清那次到浙江大学不是以领导的身份来考察工作的,而是以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公民”和“一位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学开设题为《音乐•艺术•人生》讲座的。那天,前来听讲座的1200多名师生代表,起立为李岚清鼓掌表示欢迎。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行路难》是谁谱写的?是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的‘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曾写过一本科学与音乐艺术的书吗?书名叫《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你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么业余爱好吗?你别看他像个农民,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还公开表演过;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俩还同台演奏过……”听着李岚清的讲座,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岚清的讲座采用了多媒体结合的办法,将钢琴、手提电脑、投影仪、小银幕都用上了,并用字幕、图片、声光等手段进行演示,引人入胜。
退休后这几年,李老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作过类似的讲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成为广大师生崇敬的“音乐爱好者之星。”
正是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很早就萌发了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写一本普及性的书,以期更有利于广大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他觉得,在音乐知识传播方面,音乐家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们写的书比较深奥,普通读者不易看懂,难以引发他们对欧洲经典音乐的兴趣。
为此,李岚清在多年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知识的同时,李岚清注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仅图片就有上万张,还做了部分笔记。但因为当时工作忙,无暇整理、完善。在离开工作岗位并写完第二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以后,他开始了《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的写作。算下来,完成这一过程历时整整8年。
这部35万字的《李岚清音乐笔谈》,由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几部分组成,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300年的历史。
在写书的日子里,李岚清一般是凌晨4时左右起床,一直伏案工作到7时,再开始锻炼、吃早餐。他的很多文思就产生于凌晨这一段黄金时间。
李岚清谦虚地说:“我写的只是一本普及音乐的‘小人书’,只想把你们带到音乐殿堂的门口,让你们往里面看一看。如果读者因此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我就非常欣慰了。”更令人感佩的是,他把《李岚清音乐笔谈》和之前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摘自2009年第7期 《名人传记》)
|